TalkingData&宜人贷联合发布 | 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研究范围


以消费金融信用贷款为侧重,探索大数据在该领域的风险定价能力


消费金融指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包括消费贷款在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消费意愿,从而达到促进消费需求的目的。广义上包括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所从事的消费金融。


本报告将探讨在新金融领域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将资金提供给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以信用贷款形式为主的狭义消费金融,包括消费贷款(分期、预授信)及现金贷款两种类型。



消费金融行业宏观环境及市场空间



宏观环境:国家刺激消费+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需求规模持续升级


自2012年起,我国GDP增速放缓,经济步入新常态,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2015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最终消费支出对GDP拉动率为4.1%;最终消费占GDP贡献率达59.7%,,同相比同期48.8%,提高10.9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我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远远低于美国。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近十年,中美两国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差距保持在30%左右,可提升空间巨大。


2013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城乡一体化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根据此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金额为2.4万元,同比增加8.4%,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为6.3%,仍保持较快增速;2016年总消费支出金额为1.7万元,其中,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领域的消费支出在近两年均保持的超过10%的同比增长。


我国目前人口总数超过13.7亿,以此为基础估计可得,2016年,我国居民日常消费总支出达到23.3万亿。



考虑消费本身的增长因素,渗透率有2倍增长空间


不考虑消费增长因素,渗透率有近1倍空间。与美国成熟消费信贷市场相比,我国消费信贷/消费支出比例依然严重偏低。截止2015年底,我国消费信贷/消费支出比例仅为15.5%,而美国则达到27.7%,在相同的消费增长比例下,我国消费金融的渗透率依然存在近1倍的增长空间。


考虑消费本身的增长因素,渗透率有2倍增长空间。考虑到美国经济体系中,消费是GDP的核心支撑。而我国消费依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在考虑到消费增长因素,情况下,我们采用消费信贷/GDP的渗透率指标,美国消费信贷/GDP比例为19.6%,而我国仅有6%,因此,考虑消费增长因素,渗透率有2倍以上增长空间。


市场空间:对标美国,中国短期消费信贷余额占GDP比重提升空间巨大


近年,虽受制于我国居民相对保守的消费理念,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介入,对于消费信贷的市场教育已初见成效。2015年,扣除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后,我国短期信贷消费信贷余额为4.11万亿,较2013年增长150%,近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市场规模预估:对标美国,我国短期消费信贷占GDP的比例近为6%;同期,美国消费信贷占比达19.7%。预期,未来五年内,我国短期消费信贷总额占GDP比例将提升至10%;同时,我国GDP将保持6%-6.5%的增速预计2020年我国GDP将达到94万亿,短期消费信贷总额将达到9.4万亿元。




市场格局:三大主体,看好消费升级核心场景




金融系、场景系、互联网系三大主体;医疗保健、旅游出行、教育文化场景



客群细分:不同服务方主体面向差异化的目标客群


消费场景渗透:80、90及95后成为消费主力,消费金融需求高、接受度广


80、90及95后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中更注重品牌、品质,关注服务及个性化,习惯线上消费和超前消费。在他们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后,便带来了对消费金融的强需求。


他们更愿意接受“先使用再后付款”、“边使用边付款”的购物方式,并逐渐在各种消费场景下使用该方式进行消费。


另外,收入和支持的不匹配以及对经济独立的追求,也是造成年轻群体倾向使用消费金融方式的原因。



消费场景渗透:95后消费需求结构不同于80及90,开拓新场景苗头已现


三大系别参与主体,消费金融服务方各持优势发展   


商业银行:信用卡+现金贷双通道开展消费金融业务


信用卡:消费者用户向银行申请信用卡获得审批后,便可获得一定的信用额度,此后用户在信用额度内消费或取现,可选择分期还款,无需银行再度审批。目前信用卡分期的费率约为年化13-16%,取现费率约为日息0.05%。


现金贷:目前商业银行,如招行“e招贷”、浦发“万用金”、广发“财智金” 等向存量信用卡客户提供现金贷服务。目前费率约为年化5%-14%。


银行电商平台:银行搭建的B2C网上商城,提供商品交易、生活服务、金融服务等,但客户群体仍为银行信用卡存量客户,其分期购物仍受限于信用卡额度。



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及风控能力是核心优势,客群优质但数量有限


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与产业系的联合经营,成本+场景优势


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结构主要分为两种:


  1. 商业银行与商贸类企业合作,如中银及兴业消费金融公司。银行负责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及资金来源,商贸企业也可以带来消费场景,双方可以最大化的结合双方优势

  2. 商业银行与外贸金融机构合作,如北银及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国外银行或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经验丰富,可以为国内的消费金公司发展带来益处。


消费金融公司:小额化、大众化、灵活化,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形成互补


小额化:,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金额上限为20万元。实际情况中,消费金融公司的平均贷款额远低于该上限,最小金额可低至几百元。相比而言,银行的消费贷款、现金贷金额一般较大。


大众化:虽然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管理借鉴银行经验,但其对风险的管控要求与银行有较大差异,风险容忍度更高,因此在客群选择上会更加宽松,可面向更广泛的普通大众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灵活化:与商业银行相比,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更加单一,专业程度高,因此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定制类服务;此外,由于业务灵活性更好,客户在申请贷款的流程中,使用体验也更优。


互联网系之电商系:依托自有消费场景,业务已从赊购向消费信贷发展


自有消费场景,距离消费者更进一步;业务拓展迅速,已从单纯的预授信购物发展为多元化的消费信贷


  •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后,可选择平台的消费金融产品进行付款。一般该类产品是预授额度的形式。消费者可一次申请获得一定的消费额度,此后在该额度内的消费不必再申请。 

  • 相比其他传统的金融机构,电商平台都拥有自身的销售渠道,更加贴近用户,这类小额借贷能够快速的实现匹配,业务体验上也更加简单便利,提高了客户的接受度

  •  依托拥有的大量沉淀用户,电商平遥具备海量的用户数据集,风控优势明显。除此之外,近两年平台ABS类融资手段使得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大大提高了资产扩张的速度。

  •  大规模的资产过账后,大型电商平台便将业务从单纯的线上构图赊购向广泛的线下应用场景扩张,抢滩细分领域消费市场,包括租房、旅行等。


互联网系之P2P系:依托自身完善的资金供应体系,拓展全新资产类别


P2P网贷平台普遍服务的模式是现金贷,平台与消费场景方不产生直接关联,与场景端的合作可以帮助P2P平台扩展全新资产类别。


  • 方式一:现金贷,用户用现金购买产品或服务,平台不直接追溯资金流向; 

  • 特征:简单直接,是最基础的服务形态,但在获客、风控层面有劣势。 


  • 方式二:P2P平台获取消费需求或从场景端获取信贷需求,与场景方合作,直接支付款项给场景端,由场景端提供产品或服务;

  • 特点:体验需得到合理优化(例如和支付结合的循环授信模式);商家和P2P平台均扩大了获客范围、数据获取、贷后管理方面有明显优势;商业模式有优化的空间和潜力。



消费金融产业图谱


垂直领域服务方:深耕细分领域,融资成本及风控要求高


垂直领域服务方的业务模式类似电商平台,但平台体量更小,客户群体大多依据线下拓展


  • 垂直领域服务方重在把握用户需求,迅速扩大用户基数以占领市场。 

  • 通过分期服务或消费贷款切入传统消费金融渗透率不高的垂直场景,代表有装修分期的家分期、租房领域的会分期、医美领域的米么等。


融资成本高,风控要求高


  • 垂直领域服务方的资金来源多源,以自有资金、P2P及银行贷款为主,资金成本高。 

  • 深耕某一领域则对该领域的群体过于依赖,因此经营更为集中、对内在风险把控要求高。但大多垂直领域服务方依赖互联网征信,风险把控能力弱,坏账率较高。



医美分期:行业增速放缓,坏账主要来自骗贷


医美机构获客可以通过直客医院和渠道医院两种

  • 直客医院多为大型知名连锁机构,客源来自于直接到门店的人群 

  • 渠道医院的客源则几乎100%依赖于渠道,即所谓的中介 


骗贷多发生在渠道医院

  • 传统的骗贷方式是医院与中介勾结,虚构顾客,不做手术、直接申请贷款; 

  • 另外,部分消费者在手术后将费用付给了中介,中介却并未将费用付给医院,而是替顾客申贷款,进行骗贷。


坏账主要来自骗贷,而非医疗纠纷

  • 医美行业的医疗纠纷一般并不严重,大多情况是消费者对手术效果不满。这种情况下,医院会进行解决,二次手术修复等即可。因此,医疗纠纷带来的坏账较少。



医美分期:风险加强,骗贷已大幅减少;未来行业将逐渐对利率敏感


医美分期:北方市场尚未全面拓展,“女性场景”呈现更大的想象空间


教育分期:教育市场多层次结构,教育市场规模扩张不等于教育分期规模扩张


教育市场多层次化,市场规模巨大


目前中国已上市的教育公司可分为8个细分领域,如右图所示,市场层次复杂


根据腾讯教育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14年中国教育市场总规模约为6万亿元。预计到2017年,中国教育市场总规模将超过9万亿元,3年CAGR为12.2%。


教育分期市场规模的扩张依赖于“教育”和“分期”双需求驱动


  • 对于分期需求而言,包含两类消费者,可以支付教育费用但偏好分期支付和无法承担教育费用需要分期支付


  • 考虑教育市场层次结构及最终付款人群,目前仅职业线下培训的消费金融市场渗透率较高


教育分期:培训分期市场乱象待整治



网游分期:网游市场体量大、玩家消费能力高,但消费金融渗透仍处于早期阶段


网游市场特点

  • 网游市场体量足够大

  • 消费玩家以男性为主、数量巨且分布阶层广

  • 端游月均ARPU值最高,为200-400元;大R玩家付费高达几十万-千万。


网游收费模式 (游戏内)

  • 时间收费(月卡收费):准入门槛高,常被游戏大作所采用 

  • 道具收费:更常见的收费模式,降低了游戏的准入门槛,但收费的合理性仍需改善



网游分期:新场景渗透,消费金融平台和游戏平台自营已试水


消费金融平台提供的分期产品:以充值、售卖游戏币为主


以月供、分期付款等方式向游戏玩家提供充值、购游戏币等服务


不同游戏厂商的不同产品,分期的费率不同,期数一般在12期以内。


由于点卡分期充值/月供业务发展的已经很成熟,技术模块标准化程度高,风控模型可操性强,这类分期产品是目前游戏分期产品中最常见的一类。


存在的问题


消费金融平台只是“代理商”,无法深入到游戏消费场景,也就无法校建立并校验有效风控模型、提供多元化的信贷服务产品。


  • 自营道具分期的游戏平台,选择的都是热门游戏、已运营成熟、具备大量玩家基础的游戏项目 

  • 风险把控方式: T+1发放、限时享分期权限、逾期不退款等 

  • 通过分期购道具的方式,玩家可以进行额外的装备升级。既为游戏运营“创收”,又增强玩家的粘性




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空间由贷款服务收益与成本差额决定



经营规模总述:除商业银行外的参与主体贷款规模增长迅速


近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消费金融领域,新兴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规模虽仍远低于传统商业银行,但增速异常迅猛。


  • 招行及Capital One的贷款也规模分别超过5000亿元及24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56万亿),可见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上毋庸置疑处于第一梯队; 

  • 中银、捷信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规模为200-300亿人民币,处于第二梯队; 

  • 宜人贷撮合贷款规模为200亿,处于第三梯队。然而后三者正在2016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61%、121%及122%,远超招商银行及Capital One。



服务端收益:贷款利率平均为14%-18%,叠加其他服务费提高收益至30%


消费金融公司在产品及业务拓展方面一般采取低风险产品向高风险产品、单一产品向多个产品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在贷款端的利率收益为14%-18%之间。现金贷利率一般采用日息计算,普遍为万五,即单利年化18.25%;除贷款端收益外,消费金融公司在客户强化阶段多进行交叉销售,提供循环额度等以提高利息收入;此外,还提供其他附加服务,如代理保险产品等。在叠加服务后,消费金融公司的收益可提升至30%。



资金端成本:银行系平均5%左右,其他主体多为5%-12%


如前所述,除商业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来获得较低的资金外,其他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发行金融债券、股东资金、同业拆解、ABS、P2P资金及银行等机构贷款等。我们认为,资产证券化将成为未来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通过资产证券化减少自有资金的占用成为各消费金融公司扩大资产规模的主要方式。



资金端成本:个人消费贷款ABS今年发展迅猛,发行结构以非持牌机构占主


2017年以来,非持牌机构加速进入ABS市场,特别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


仅银行间及交易所发行的产品,2017年以来非持牌机构发行量已达730亿,占消费信贷ABS发行量的88%左右。其中,蚂蚁金服发行的花呗、借呗系列发行量占2017年消费信贷发行量的一半以上。



消费金融ABS定价以底层资产质量为主、主体信用为辅,行业平均利率4%-5%


底层资产质量为主、主体信用成辅助


  • 传统的ABS定价中,主体信用是定价的基础。在行业发展初期,由于消费金融类资产标准化程度低,资金方对资产的风险的定价能力不足。此时,主体的3A评级和持牌资质可以为其资产做一定的背书。

  • 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手段来判断形成资产的客户的借款行为发生在什么场景下。因此,消费金融类ABS的定价已逐步实现以底层资产主、主体信用为辅的方式。


优质资产=优质借款者


  • 判断优质资产,则是判断是怎样的客户群体生成了资产,包括个人信用、年龄、职业、消费习惯等 

  • 对客户群体的能够真实性形成判断,且其构建的消费场景是真实存在,这类资产方更有优势、更“靠谱” 。如阿里、京东及垂直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的服务方。



运营成本:营销费用占营收比例高,获客仍是第一需求


消费金融的营销渠道可分为线上线下两类,线上渠道偏碎片化;此外,不同细分场景对渠道的偏好不同,如电商平台消费金融主要采取站内营销方式、医美及教育等场景则线下地推及线上营销兼顾。


  • 线下:展会/沙龙、户外广告、促销活动

  • 线上:视频节目、自媒体、垂直媒体、DSP网络精准广告、电商平台


营销获客作为业务重要的开端,是各平台成本最重的一部分,营收占比约在50%左右;占总运营成本比例相差较大,主要是由于公司运营策略不同导致。可见,当前市场发展态势下,如何精准获客并产生有效互动是各大平台仍在持续探索的问题。



不良贷款率:随贷款规模的扩张而逐年走高


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贷款主要是针对享受不到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大众和低端消费者,且无需担保和抵押,因此不良贷款率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根据银监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Q3,我国持牌消费金融贷款平均不良率为4.11%,同比增加1.26个百分点。前文我们提到的中银和捷信消费金融是几家持牌金融公司中营收规模最大的。同时,其不良贷款率也是最高的:2013年以后,中银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良率一直保持在行业平均下;捷信的不良率虽在2014年以来出现下降,但却一直保持在行业均值以上




消费金融风险管控




优秀的风控能力可以提升贷款质量,降低资金成本及催收成本



风险管控能力的四大核心要素



以数据为基础,全方位的用户画像是风险管控的通用密钥



风控能力的输出贯穿消费信贷服务全流程


风控能力包括反欺诈、征信、营销及催收,主要应对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坏账风险。目前,将风险能力嵌入信贷服务的全流程成为行业主流。

  • 信用风险:多头借款、不良记录、企业经营异常、身份异常等 

  • 欺诈风险:黑中介、冒用身份、欺诈身份等 

  • 坏账风险:跑路等



贷前:风险前置的精准营销,从源头管控风险



贷前:替代性数据补充央行征信数据,提升KS值


利用大数据来进行风险定价的核心是新的数据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优势,是传统渠道无法获得数据所发挥的优势。通常,将这类非金融交易信息记录作为替代性数据。替代性数据可分为三个主要来源,其中第一类个人数据包括社交媒体及网络搜索等行为产生的信息数据;第二类,;第三类主要指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如卫星、雷达等,可以提供地理位置数据等。


通过消费金融场景下的实证显示,替代性数据对于提升个人征信及风险评判能力,有非常显著的补充及提升效果。



贷前:金融创新催生新型申请欺诈


申请欺诈是指通过申请欺诈指使用虚假身份或冒用他人身份以骗取金融机构资金的行为,又可分为虚假身份申请和虚假资料申请两类。


贷前:利用大数据及规则的强关联性,有效识别申请欺诈用户


目前利用大数据反欺诈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消费金融平台上存在的申请反欺诈行为。一般分为三步实施:

  1. 模糊算法匹配。通过关联多方数据库,、身份信息库、用户行为库及企业自有黑名单等,利用模糊算法等技术取得申请者的全方位关联数据;

  2. 反欺诈规则引擎。通过分析第一步所获得的用户数据,利用规则引擎计算识别个人申请欺诈;

  3. 团伙欺诈模型侦测。利用第二步所得的分析结果,结合逻辑回归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技术,对团伙欺诈进行侦测辨别。



贷前: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欺诈风险识别的核心



贷中:实时监控贷款客户行为,对新增风险及时预警,对客户新需求挖掘并跟踪


贷后:还款提醒+不良资产处理,完善贷后管理能力


贷后管理包含还款提醒服务与不良资产处理两个主要步骤


还款提醒是指到期未还款,通过电话、信函或其他联系人等渠道找到借款人,提醒其还款。


不良资产处置则是指贷款已经违约,如何处置违约资产。催收则可以认为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初始一环。


催收平台的应运而生


  • 目前,除了机构自己的贷后部门,专业的贷后管理公司及众包性的催收平台正在出现。 

  • 专业的催收平台提供催收管理、催收工具以及共享信息/数据等。通过分析不同借款人类型,采取不同的催收手段,催收效率相对更高。




研究创造价值 智慧引领行业


立足宜人贷多年行业经验及强大的研究能力,聚焦金融科技行业、、分析模式、解读热点、洞察趋势。致力于持续输出高质量文章、报告、及独家观点;促进行业交流,推动行业创新及规范发展。每周推送原创文章,每月发布行业报告。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