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标管理制度运行绩效的区域评价研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原文刊登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增刊第5期)

,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战后美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时,均把商标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尹伯懿,2008)。随着商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和企业的商标意识显著提升。2013,并于201451日开始正式实施;各省工商系统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推进商标制度在各地区的实施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近年来,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6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达369.1万件,同比增长28.35%,连续15年居世界第一位。从总量看,我国已成为商标大国,但从万户市场主体的商标拥有量看,我国2015年刚超过2000件,而韩国达在2011年就达到了2167件,美国为3024件,我国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商标的品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还不强,还不是商标品牌强国。本文研究商标管理制度的区域运行绩效评价,是对一个区域商标管理制度实施运行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判断和测度。通过对商标制度的区域运行绩效和经济绩效的评价,把商标制度区域运行机制的结构系统中所涉及的主要因素的复杂关系进行量化,为确定商标制度区域运行现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改进商标管理制度的管理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在英文文献里,直接研究商标管理制度绩效的论文很少。中文文献中,大多数有关商标制度的研究都是从法学的角度探讨商标制度的完善,而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研究商标制度的运行效率的研究也是非常稀少。相关的管理学文献中,梁胜敏等(2017)认为区域地理标志保护仍面临制度性困境,存在保护意识不强、地理标志认证或商标注册较少、假冒伪劣频发等问题。刘东胜、杨志勇(2010)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20002008,,而对于商标注册申请和核准时的严格把关能有效地抑制商标违法现象的发生;张莉(2006)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AHP)研究企业商标管理绩效评价,构建了一套企业商标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研究企业和政府的商标管理制度绩效评价提供了参考;刘凡(2006,选择四大媒体广告抽查合格率、特殊商品广告抽查合格率、违法广告处理数等9个指标,对2005年全国8个省、;赵惠芳(2009)、高阳(2006)、池任勇(2004)等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探讨了我国技术创新绩效的区域差异;、、,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都为本文提供了借鉴。

综合现有研究,,在数据的获取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全、定量数据缺乏等问题;而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也未考虑各地区在经济基础、市场活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难以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与商标相关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待进一步展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与商标管理制度绩效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利用输出导向的、考虑可变规模报酬的BCC-DEA模型,对比研究我国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商标管理制度运行的相对效率差异,再采用Malmquist生产指数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我国区域商标制度运行绩效的测算


(一)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我国《商标法》,商标管理制度(或商标制度)是指国家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的机关和企业,依法对商标的注册、使用、转让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管理活动。建立商标管理制度,对工商企业商标活动进行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规范商标行为,发挥商标功能,增强商标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增强企业和商标使用人的法制观念,维护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和减少侵犯商标专用权的案件;(3)制止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冒充注册商标登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正当竞争和合法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等。

本文将商标管理制度运行绩效评价的投入分为两个维度,产出分为两个维度。根据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提出指标体系:投入的一级指标为两个,宏观环境和执法保护。其中,宏观环境有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经济基础和市场活跃度;执法保护有两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查处数量和查处力度。产出的一级指标为两个,产出能力和产出质量。其中,产出能力的二级指标为一个,产出总数量;产出质量的二级指标为三个,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和经济贡献。

投入部分各个二级指标的统计指标:经济基础的统计指标是人均GDP;市场活跃度的统计指标是每1万人中登记注册企业法人数量;查处数量的统计指标是查处商标违法案件数量;查处力度的统计指标是案件罚没总金额。

产出部分各个二级指标的统计指标:产出总数量的统计指标是商标申请量;驰名商标的统计指标是驰名商标注册数量;地理标志的统计指标是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数量;经济贡献的统计指标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


(二)区域界定与数据选取

将我国各省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大的区域,针对东中西部进行分析,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决策单元。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获得性,本文选取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省份,确定本文的分析对象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商标年度发展报告》。由于注册企业数量和驰名商标注册数量这两个重要指标缺少20132016年的数据,本文选取的年份为20092012年。其中,商标申请件数是当年统计情况,驰名商标注册数量和地理标志注册量是截至当年年底的累计统计情况。其他指标的统计口径参照《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相关系数的分析结果,大部分投入与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通过了检验,系数在0.50.7之间,有些达到0.8以上。地理标志注册量与人均GDP、每万人中企业数量这两个表征经济环境的投入指标没有直接相关性,而与查处商标违法案件数量、案件罚没总金额有较弱的相关性。剔除地理标志指标,评价各区域的商标战略运行绩效。


(三)DEA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DEA方法是一种非参数的效率评价方法,由CharnesCooporRhodes1978年首次提出,主要思想是根据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数据,借助数学规划方法来确定生产前沿面。其中,DEA方法中的BCC模型是以可变的规模收益为前提的,适合小样本分析,结果也相对稳健。本文利用BCC-DEA模型对2009~2012年全国31各地区的商标管理制度运行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在此期间各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crste)、技术进步(techch)、纯技术效率(pech)、规模效率(sech)和全要素生产率(tfpch)。因篇幅有限,这里仅展示综合技术效率(crste)的各区域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运算结果,从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在20092012年商标管理制度运行的综合技术效率是有效的,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这4年间商标管理制度DEA有效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百分比分别为48.39%51.61%45.16%51.61%,其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东部地区都实现了DEA有效或是综合技术效率值排在全国前列。其中,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在这4年中,商标管理制度运行效率一直是有效的;辽宁、河北虽然只有两年有效,但其余年份的效率值也是很高的,达到了0.80.9以上;而上海、福建、海南这几年的效率值则偏低。其中,上海的情况比较特殊:从2009年开始实施“保护上海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行动”,多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在产品生产领域、商品流通领域和商标印制领域全面检查世博会标志使用情况,严厉打击了非法使用世博会标志、销售侵犯世博会标志商品和非法印制世博会标志的行为。可见,2009年、2010年,上海在商标执法保护方面的投入骤增,再加上这两年上海的人均GDP高居全国第一,因此其资源的相对利用效率值偏低是有据可循的;2011年、2012年的情况有所回转,效率值由0.5上升到了0.8850.727,说明在世博会这一特殊事件之后,上海开始有效整合利用资源,商标制度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提升。

中部地区中,只有湖南实现了4年里全部DEA有效,吉林只有1DEA无效,而剩下的省份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则4年中一直DEA无效,且效率值较低。这说明中部地区有待进一步加强其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商标管理制度的运行绩效。

西部地区中,四川、西藏、宁夏4年中一直DEA有效;重庆、陕西、甘肃则只有1DEA无效,且效率值高达0.8以上;贵州和新疆有两年实现DEA有效,青海实现了1DEA有效,广西和云南则全部无效。西部地区总体情况较好,虽然商标制度资源投入少,但其运行效率并不低。


(四)Malquist指数分析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由Caveset al.首次引入生产力分析,与其他同类指数方法相比,优势是可以将生产率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得到综合技术效率,而综合技术效率乘以技术进步则得到总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衡量的是一段时间内动态的生产率变化情况。效率值大于1表示考察时间内生产效率在提高,效率值等于1表示期内生产效率不变,而效率值小于1则表示期内生产效率在后退。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因篇幅有限,这里仅展示综合技术效率(effch)和全要素生产率(tfpch)的计算结果。



       由表2的运算结果得知,由Malmquist指数测算出的各区域综合技术效率中,效率大于1和效率等于1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总共有24个,说明全国有77%的地区在这4年里实现了生产效率有所提高或是保持稳定;而有7个地区的生产效率在后退,其中一半以上是西部地区。考虑了技术进步因素以后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情况更好一些,仅有4个地区的生产效率在下降,且全部是西部地区。这说明,虽然西部地区每年的DEA综合效率情况好于中部地区,但从长期动态的情况来看,部分地区的生产效率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一些政策加以引导。


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31个省市4年商标管理制度的效率评价结果和生产指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的商标制度运行效率高,但仍有部分区域的效率值偏低;西部地区这几年发展稳定,其资源利用效率的总体情况要好于中部地区,但这也与西部大部份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关;中部地区总体情况较弱,一些地区虽然具备良好的基础环境,但没有发挥出良好的作用。

2)从长期动态的情况来看,全国大部分地区在这4年中保持了生产效率与上一年持平或有所提高,但仍有一小部分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下降,主要是西部地区。

对于我国不同区域的商标制度运行情况,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为各地区更好地实施商标管理制度、推动区域发展提供参考。

1)东部地区:加强对驰著名商标的指导培育,通过商标战略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东部地区的商标制度运行效率总体情况很好,未来应该把工作重心从注重商标数量向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型企业、高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标培育扶持力度,通过提升品牌附加值来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另外,伴随着商标申请量的急剧增加,商标数据库的基础比对数据量大幅上升,这大大增加了东部地区商标审查检索比对的难度。新《商标法》将商标审查周期缩短到9个月,使得当地工商系统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建议相关部门运用信息化手段采取大数据环境下的相似商标对比和排序,探索图像相似度分析、图像检索、声纹相似度分析等智能多媒体手段,提高商标审查和评审工作效能,并从源头上降低东部地区违法商标案件的发生概率。

2)中部地区: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增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区域企业商标产出能力。突出市场主体在商标战略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提升商标意识和商标运用能力,通过商标来整合中部地区在技术、质量、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展重点产业的驰著名商标推荐认定工作,培育辖区内优势、传统产业和有竞争潜力企业,加速品牌创建和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出一批品牌商标,提升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形成重要的支柱产业,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对地区主导特色产业、商标注册率低以及创牌需求强烈的行业进行指导,引导企业注册、运用商标,依靠商标品牌战略实现发展壮大,提高区域的商标产出能力。

   (3)西部地区:加强商标基础性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地理标志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虽然计算出来的西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值较高,但从动态生产率来看,西部地区未来要注重商标的基础建设,实现商标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商标信息化建设,推进商标注册与管理自动化建设;提高商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商标对外咨询服务水平,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商标服务平台建设,包括商标数据信息库建设。另外,要引导西部地理标志做大做强,促进地理标志成为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运用地理标志保护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做大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从而带动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