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河北、浙江宁波企业年报分析报告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企业年报所反映的市场主体各项数据,是研究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宏观经济走势的“根信息”和“源头信息”,是最细粒度的经济细胞。自6月30日全国企业年报工作结束后,各地工商、,对2013、2014年度企业年报工作深入展开分析,深度、动态反映当地经济运行情况,量化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为当地党委、政府预判未来经济走势、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前瞻性的数据支撑,为工商、。从本期起,陆续刊登部分地区企业年报分析报告,供社会各界参阅。

  

河北省企业年报分析报告

  商事制度改革将企业年检改为企业年报,并随着《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施行而开始实施。2013年度企业年报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2014年度企业年报从2015年1月1日开始,结束时间都是2015年6月30日。河北省绝大多数企业都按时公示了年报信息,。


将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建立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河北2013年度企业年报工作涉及全省47.82万户企业,2014年度企业年报工作涉及全省62.93万户企业。,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由刘云峰局长担任组长,及早谋划部署,亲自调度指挥。全省各级工商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责任落实到人,积极培训引导,广泛宣传发动,建立通报制度,加强督导检查,明确工作纪律,下大力气帮助引导市场主体公示年报信息,圆满完成了2013、2014年度企业年报任务。截至6月30日24时,全省已公示2013年度年报的企业43.37万户,年报率90.69%;已公示2014年度年报的企业56.08万户,年报率89.11%。全省2013、2014年度的企业年报率双双超过了商事制度改革前2012年度86.32%的年检率,也双双超过了两个年度的全国平均年报率。


广大市场主体积极响应


企业年报信息是企业公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信用水平。河北省2013、2014年度企业年报率都达到了90%左右,可以说是取得了“开门红”,充分体现了便利化的企业年报制度受到了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企业不用提交纸质材料,不再往返各地的政务大厅和工商部门,只需要点击鼠标,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报送公示年报信息了。广大企业以主动、依法公示年报信息的态度,表达了对商事制度改革的欢迎和支持,说明了商事制度改革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河北企业存活率相对较高


企业年报公示制度要求企业将每个年度的联系类信息、存续状态信息、对外投资信息、出资信息、股权变更信息、经营类信息等,在每年的1月1日至6月30日主动向社会公示。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及时将上述生存、经营信息公示出去,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的存活率。


河北省2014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之前登记设立的企业为48.94万户,其中43.73万户公示了2014年度年报信息,年报率为89.36%,比2014年度全国平均年报率高近5个百分点,这说明河北省的企业,特别是改革前设立的老企业具有很高的存活率,也反映了政府一系列的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的改革举措在广大企业身上显现,改革红利得以进一步释放。而2014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登记的企业中,12.38万户公示了2014年度年报信息,比例为88.62%,低于整体的企业年报率,说明这些新登记的企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公示意识有待增强。


外资企业年报率高于内资企业


从河北省的数据看,2013年度内资企业年报率为90.60%,外资企业年报率为97.33%;2014年度内资企业年报率为89.03%,外资企业年报率为96.78%,特别是省局和任丘、定州、辛集、景县、平泉、魏县、。这说明外资企业管理相对规范,高度重视信息公示工作及自身信用的积累。内资企业将是工商部门今后宣传帮扶的重点。


年报制度使一些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根据原来的企业年检制度,企业年检时需要提交前置许可审批证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审计报告等材料,有的企业因为前置许可审批证件变更、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涉及民事诉讼、法定代表人涉及刑事案件等多种原因,不能提交相关材料,甚至无法加盖企业公章等,导致无法通过年检,但是这样的企业大多还想继续经营。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后,工商部门不再要求企业提交上述材料,企业只需要据实填写相关数据并公示就可以了。


据统计,河北省有2.5万户未能通过2012年度年检但还是“已成立”状态的企业,在今年的年报中,有1.23万户公示了2014年度年报,占比49.16%,这些企业借商事制度改革的东风,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得以继续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充分享有信息公示选择权


《条例》在明确规定企业公示年报信息和即时信息的同时,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等权利,还规定了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将从业人数、资产总额、营业总收入、纳税总额等信息向社会公示,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公示哪些年报信息。


河北省公示2013年度年报企业中,选择公示全部信息的有5.4万户,占12.5%;公示2014年度年报企业中,选择公示全部信息的企业有6.4万户,占11.4%。企业可以选择的不公示信息共10项,其中选择不公示最多的是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占25.2 %。这说明,一方面企业有保护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意识,绝大多数企业希望有所保留,不选择公示所有信息;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企业没有认识到尽量多地公示企业信息对自身信用积累的积极影响,企业选择不公示的信息,也恰恰是交易伙伴和消费者最想了解的信息,可以据此判断一个企业的履约能力和信用程度,看不到这些信息,将会影响交易选择。


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社会影响力提升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不仅为广大市场主体报送公示信息提供了平台,也成为相关部门、交易伙伴和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市场主体公示信息的强大平台。;海关、银行等部门将公示系统的市场主体信息作为办理相关业务的参考;一些交易伙伴也以公示系统的信息作为判断交易相对人资格的重要依据。


近期,,反映其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在填报年报信息时将企业的经营状态误填为“清算”状态并公示出去。该企业在参加相关招投标活动时,交易伙伴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查询发现其经营状态为“清算”后,拒绝其参与招投标活动,认为其自身诚信和经营资格有问题。根据该企业的实际登记注册情况,为了支持企业发展,。


自2014年2月26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上线运行以来,系统访问量累计达到2亿人次,日均访问量81.7万人次;系统访问量从去年10月1日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实行第一周的105.91万人次,增加到今年6月企业年报公示结束最后一周的498.67万人次。


信用惩戒机制初步建立


根据规定,在6月30日24时前没有公示年报信息的企业,在年报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河北省各级工商部门认真落实规定,依法开展了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工作。目前,没有公示 2013、2014年度年报的企业都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截至7月27日,河北省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未年报企业6.8万户,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企业64户,通过登记住所无法取得联系企业1350户。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可以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查询。


根据财政部、、工商总局印发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规定,从今年4月开始,河北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禁止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活动。


一些企业已经认识到经营异常名录信息的影响。据了解,有的企业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查看到自己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已经主动补报了2013、2014年度年报等信息,并向工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截至7月27日,河北已有305户企业、2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履行信息公示义务后,被移出了经营异常名录。


浙江省宁波市企业年报分析报告

  2014年2月,,明确改革年度检验验照制度,将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2014年10月1日起,《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从1982年开始实施的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被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取代。


企业年度报告,即企业每年上半年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填报并向社会公示年度相关信息,是企业依法向社会公开其经营与资产情况的一种方式。本分析报告所采用的企业经营数据均来源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宁波企业自主填报的信息。


截至2015年6月30日,浙江省宁波市2013年度实际应年报企业187140户,已完成年报企业169776户,年报率90.72%;2014年度实际应年报企业225501户,已完成年报企业202423户,年报率90%。


宁波企业年报总体特点


——制造业应年报总数最大,年报率较高


从应参与年报的企业总量来看,两个年度前三位行业保持不变:制造业第一,2013年度和2014年度分别为76425家和78333家,分别占总数的40.84%和34.74%;第二是批发和零售业,分别为53403家和66783家,占28.54%和29.62 %;第三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为14298家和19829家,占7.64%和8.79%。制造业基数虽然庞大,但因为其稳定性相对较高,年报率较高,两个年度均超92%。批发和零售业也均超过90%,基本达到了平均水平。相比之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显得稍低,两个年度仅为87 %左右。


——金融业企业年报意识较强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类企业在宁波全市仅有5家,全部参加年报,年报率最高,但因其总数过小,实际意义不大。金融业企业年报意识较强,2013年度年报率为95.69%,2014年年报率为94.96%,年报率较高。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则垫底,2013年年报率分别为83.26%和84.11%,2014年分别为83.48%和83.04%,比平均水平低8%和7%左右。


——外资企业年报意识最强,个人独资企业垫底


企业类型上,内资公司制企业应报企业总量最多,2013年度为115221家,占所有应报企业总数的61.57 %,年报率92.07%。个人独资企业34521家,占18.45 %,但年报率较低,仅为86.05%,排倒数第二。个人独资分支机构的年报率最低,为79.19%。2014年情况也大体如此。个人独资企业年报率为85.7%,和个人独资企业分支机构(81.72%)一起拉低了全市的平均年报率。


2013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应年报企业数量为5842家,占所有应报企业总数的3.12 %,年报公示5585家,年报率为所有企业类型最高,达95.60%。1906家外资分支机构的年报率也达93.02%。2014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年报率分别为94.65%和93.43%,远高于全市平均年报率。


——区域年报率差异较大


2013、2014年度,宁波市企业应年报企业总量最多的是鄞州区,分别有31678和38539家,占全市总数的16.93 %和19.04%。慈溪市、余姚市也有超过2.2万家的企业主体。企业主体最少的是大榭开发区、东钱湖旅游开发区,2014年度分别为1527家和1322家。鄞州区和余姚企业总量虽多,年报率却不低,两个年度分别达92%和95%。


两个年度区域年报率最高的是镇海区,分别为95.82%和95.96%。市中心城区年报率明显拖了全市的后腿,江东区最低,分别为83.63%和82.69%;海曙区两个年度的年报率分别为84.96%和84.31%;江北区稍高一点,但也仅为87.1%和86.6%。


——新设企业年报率低


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成立时间越久,年报率越高。2014年度的数据显示,成立5年以上应年报企业的数量最多,达112284家,占所有应报企业总数的55.47%,年报率却是最高,有91.84%。成立1年以下的企业有17739家,占所有总数的8.76%,但是年报率最低,为87.89%。


——千万元以上注册资本的大企业年报率最高


从企业资本规模来看,注册资本越大,年报率越高。2014年,全市12153家应年报千万元注册资本以上大企业,年报率为93.48%;注册资本为500万至1000万企业的年报率为92.49%;50至500万企业的年报率92.4%;而135111家50万(含50万)元以下企业的年报率仅为89%。


——企业主动公示自身资产状况信心不足


从企业资产状况数据的公示情况来看,2013年度,有32474家企业勇敢公示了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纳税额等涉及其经营状况的全部指标数据,社会公众均可以点击查阅。有3035家企业选择了公示部分指标数据。 2014年度选择全部公示的企业有所增加,为37392家,部分公示的有3121家,共计40513家。两个年度此类全部或部分公示的企业合计占了全市年报公示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


年报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度全市所有企业的资产总额达56342.75亿元,总营业收入为33782.82亿元,净利润1438.49亿元,纳税额1133.26亿元。2014年,营业收入上升至62745.3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较大,达85.73%;净利润和纳税额分别为1488.76亿元和1213.1亿元,均略有增长。


纵观宁波市各行业2013和2014年度的企业各项经营指标,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律,即强者恒强。


——资产总额及纳税额


2013年度,全市资产总额列前三位的分别为制造业、金融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2014年度制造业仍以超16228亿元遥遥领先,同比增长1.6%,而租赁商务服务业则排在了金融业之前。从纳税情况看,两个年度都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贡献最大,其中批发零售业同比增长达11.6%。


——盈亏状况


企业盈利能力方面,制造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继续领跑,其中排行第一的制造业2014年度盈利达596.43亿,同比增长16.1%;批发零售业2014年度超过房地产业列第三位。从亏损数据来看,亏损最多的行业也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2014年制造业亏损211.13亿,同比增长13.4%。房地产业亏损迅速放大,总量超百亿,排第三,而上一年度则是租赁商务服务业亏损55.74亿列第三。这组数据表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企业所处的细分行业、管理能力、产品的不同,造成了盈利能力的天壤之别。2014年房地产业的低调回落也印证在其亏损百亿的数据之中。


未年报企业分析


2013年度,宁波全市共有17364家企业未在2015年6月30日前年报公示,占应年报总数的9.28 %。2014年度,未年报企业占应年报总数的10%。


——已申请未确认的企业


目前宁波市年报登录方式有两种,。已申请未确认是指企业已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填报《企业工商联络员确认通知书》,,导致无法获取验证码进行年报。


2013年度,全市共有3316家企业仅申请但是未确认,占该年度未年报企业数的19.1%;2014年则有3829家,占16.59 %。


——已确认未年报的企业


,并已完成确认,但是未进行网上年报操作。


2013年,,但是最终未年报公示,占该年度未年报企业数的3.19%,占比较低,但是2014年度却上升至1554家,增长了1000家,占6.73%。


——2013年已报但2014年未报的企业


全市共有898家企业完成了2013年度年报公示,却没有按时完成2014年报,占2014年度未年报企业数的3.89%。


存在的问题


——休眠企业存量较大影响年报率


宁波市应年报企业总数较大,2013年度有18.71万户,2014年度年报达22.55万户,全省排第二位,整体推动客观上存在较大难度。年报实施初期,宁波市年报率在全省还处于领先位置,但到了后期尤其是6月年报冲刺阶段,休眠企业的大量存在直接拉低了整体年报率。对于这些休眠企业,目前法律没有有效手段给予解决。预计这部分休眠企业约占全市未年报企业数的60%以上。


——因疏忽大意未按时年报企业不在少数


2014年度,已申请办理联络员登记但未进行确认、已确认但未年报、或是参加2013年度年报但2014年年度未报等3种情况的企业共有6281家,占了未年报企业总数的27.22%。这些企业都属正常经营,因一时疏忽,缺“临门一脚”而被依法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实在可惜。此外,新设企业大多由于没有年检的历史经验积累,又没有配备人员负责年报工作,往往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后才知晓年报。


——经济下行压力下,实体经济仍然处境维艰


对比两个年度的企业经营宏观数据,虽然制造业2014年度在全市所有行业的盈利能力排第一,但是同年亏损最大的也是制造业,为211.13亿,亏损同比增长13.4%。细看具体企业微观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14年度全市前十大亏损户平均亏损4.94亿元,比2013年度的2.85亿元增长73%。亏损最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


对策建议


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应用,。加快推进实现“一个平台管信用”,丰富信息抽取、信息共享、锁定限制、大数据分析以及信息归集督查等功能,发挥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信用约束机制,把年报信息抽查与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结合起来,使“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落到实处;实行部门联合惩戒,明确各部门激励和惩戒的内容和具体措施。


重点关注因疏忽大意而未按时年报企业。尽量避免企业已申请未确认、已确认未年报、2013年度已报但2014年度度年报未报3种情况发生。企业已进入申请或确认环节,表明其明知年度报告制度,并了解年报的流程。,落实专人重点梳理此类企业和新设企业名单,逐一联系,确保一个都不落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