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打车等记录都将纳入个人征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互联网名言说的就是网络的虚拟和匿名性。但现在,日渐健全的网络实名制使得网络活动记录有了极大的征信价值。近日,央行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和深圳前海征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正式开启个人征信业务的市场化时代,而其中网络征信尤为引发关注。

虽然目前市民可以较为方便地在网上查询央行提供的个人征信报告,但这份报告内容相对简单,民众获得的主要信息是房贷和信用卡是否有逾期记录。而网络活动留下的记录则较为立体和丰富,覆盖的人群也更为广泛,可以运用于借贷以外更多的场景。比如应用于租房、租车、预订酒店需要支付押金或预授权等现实中非常常见的各种履约场景。

不过,凡事有两面,央行相关人士透露,网络征信也会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即违规采集个人敏感信息、信息库被黑客和病毒攻击遭泄露等。

网上征信内容更广泛

现在,杭州市民要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可以去央行杭州中心支行,或者登录央行征信中心网上查询。但央行的信用信息基本来自于金融机构,快理财记者打印过自己的信用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身份信息、银行信贷记录、逾期记录等,内容较为单一。

但来自于互联网的信息包罗万象,在互联网上人的行为变成24小时可记录。比如芝麻信用的信用数据来源包含了用户网购、还款、转账以及个人信息等方方面面的数据,内容更多。

央行的征信记录还有未能覆盖的群体,截至2013年底,央行的征信系统中有征信记录的约3.2亿人,约占总人口数的23.7%,远低于美国征信体系85%的覆盖率。在银行有过借贷行为、办理过信用卡的人在央行的征信系统里才有记录,一些学生群体、个体工商户或者自由职业者可能就没有信用记录了。

那些没有央行征信记录的人,金融机构担心风险不敢授予信用,但这部分人可能是活跃的网民,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行为轨迹,互联网公司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

央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张健华近日撰文指出,在信用评价思路方面,传统征信的思路是用昨天的信用记录来判断今天的信用。这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昨天信用记录不好的人今天是否仍然是一个高风险者;二是对于过去没有发生过信用记录的人,如何判断其信用状况。对此,互联网征信所获取的数据可以实时地反映个人的行为轨迹,并以此推断个人相对稳定的性格、心理状态和经济状况,进而推断其未来的履约能力。

网络征信对消费者有何好处?

信用是财富,能减少社会交易成本。就目前来说,不少场合只能通过较长时间来了解有关对方的信用。如较为红火的婚恋网站,登记的真实资料主要限于个人基本身份信息,蚂蚁金服相关人士说,如果婚恋网站引入芝麻信用的个人征信报告,对方就能大致了解对象的个人信用状况,减少受骗风险。

同样,房东要租房,就可以购买租客的个人信用报告,借助更为丰富的网络信用信息,可以拒绝租给有不良记录的租客。

京东的“白条”和蚂蚁微贷推出的“花呗”等信用消费业务,就是基于网络大数据产生的个人信用评价。蚂蚁金服相关人士说,芝麻信用体系将包括芝麻分、芝麻认证、风险名单库、芝麻信用报告、芝麻评级等一系列信用产品,背后则是依托阿里云的技术力量,对3亿多实名个人、370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数据的整合。

对于广泛存在而又不被央行征信报告所列入的民间借贷,信息量更大的网络征信报告是出借人所需要的。杭州一家P2P公司负责人说,由于无法对接央行信用数据,他们不得不亲力亲为地做征信。他说,以后可以结合互联网公司出具的个人信用信息以及借款人提供的央行征信报告,能更好地识别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不过他也认为,目前信用信息数据的共享仍然不够,希望互联网征信机构能采集到原本各部门条块分割的信息内容,提供更完善的个人信用报告。

个人哪些信息网络征信公司不能采集?

出于对信息安全的保护,2013年1月出台的《征信管理条例》,对个人信息的采集做了明确的限制:比如禁止征信机构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那么,如何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掌握每个用户完善、丰富的数据信息,又不侵犯用户隐私,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隐私保护层面,蚂蚁金服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在处理用户数据时会先进行“脱敏”处理,即将数据清洗、加工后再使用。“我们在搜集用户数据前会先得到用户的授权,并且对于那些电话、地址等敏感信息,也绝对不会透露出去。”此外,在数据存储中,蚂蚁金服也会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存储方式。

尽管如此,张建华也表示,网络征信也可能存在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有关管理法规的法律风险。如,网络社交平台或电商平台等往往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采集和使用用户数据或提供给第三方征信机构;又如,互联网征信机构可能有意或无意地采集并使用了用户的敏感数据。再如,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建立“黑名单”和“不良信息数据库”,并忽视履行告知信息主体本人的义务。

链接:欧美国家个人征信数据的来源和内容:

第一,用户基本信息:姓名、住址、职业、收入等等。英国特别关注住在哪个街区,因为代表富裕程度。而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这些金领职业也会给个人信用加分。

第二,借贷信息,这是最传统,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房贷、助学贷款、信用卡记录等等。

第三,消费信息,无论商场和网络的消费信息、频次、档次等等。

第四,公共信息,,有没有税务拖欠,有没有地铁逃票等。在发达国家,如果地铁逃票达到3次以上,一生信用记录都被毁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