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贷"偷查"信用记录背后的产品设计和网络征信误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近日新金融领域风波不断--先是美团支付被举报“无证上岗”,后有京东金融指责蚂蚁金服在署名报告中“抹黑”京东白条,接着微众银行旗下微粒贷又被曝出“偷查”用户信用记录,在用户申请开通微粒贷,但并未执行贷款动作时就查阅了用户在央行的征信报告。

先来看看事情的原委,据《国际金融报》报道:

近日,有微信用户爆料称,自己只是点击了微信钱包中的“微粒贷”业务查看额度,,这一行为对自己后续的房贷申请产生了影响。


对此,3月1日微众银行官方发布声明表示微粒贷的设计及业务流程依法合规。“当用户申请开通微粒贷(即‘点击查看额度’)时,;如用户没有勾选,即出现弹窗提示用户阅读协议;后续亦需用户进行密码验证,我行方才会向人行查询用户征信记录以评估可贷金额。”

对事件进行简单分析,不难看出以下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产品流程设计不能等同于互联网产品的流程设计

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从标题开始我给“偷查”二字打上了引号,因为单纯从互联网产品的隐私政策角度讲,微众银行的回应是站得住脚的,即微粒贷的确是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执行的央行征信报告查询。但是--但是微粒贷这款互联网贷款产品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服务,它涉及到金融交易;而一旦涉及到金钱,按我国金融业的行规,用户应该获得更直截了当、更明确的风险说明和提示。

在本案中,这位“手痒”的用户很可能是没有意识到“授权微众银行查询自己在央行的征信记录”会产生自己意想不到的后果(注:央行征信报告不仅仅要记录本身有无违约,一定时间内查询次数多了也会影响贷款审批)。实际上,对很多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互联网获取授信或贷款行为会被写进央行征信报告。

因此很明显,微粒贷犯的错误在于在设计产品时只考虑了互联网的简洁性,而没有考虑金融的复杂性。当然了,不能因此说微众银行的产品设计不专业,也许微众银行“早已看穿一切”,只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贷款用户转化率而故意弱化了风险提示了呢?!根据新金融Club的报道,截至2015年12月末,微粒贷共开通白名单客户2034万人,授信客户352万人,授信金额757亿元,累计66万人在线贷款128.17亿元。简单相除可得,微粒贷的用户转化率并不高--授信转化率为17.3%,贷款转化率只有3.24%。

作为互联网金融媒体人和互联网信徒,朱飞(微信号xjrclub)倒是愿意相信微众银行微粒贷的产品团队仅仅是因为“不专业”而未做更明显的风险提示,毕竟是新事物嘛,都要摸着石头走路。

二、互联网征信还停留在字面,社交大数据分析还是个伪命题

微粒贷是微众银行去年5月推出一款小额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也是微众银行的首款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在上线之初,腾讯曾表示微粒贷的贷款额度由互联网大数据风控模型确定,最高20万元;同时还表示,互联网大数据征信主要运用社交网络上海量信息,如在线、财产、消费、支付、社交、游戏等情况,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

如今看来,这些话语还只是停留在字面,微粒贷最信赖的还是最传统的央行征信报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答案只有一个:互联网大数据征信还远未达到可依赖的地步,至少在微众银行如此。当然,朱飞大胆判断,其它同类互联网放贷机构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拥有最多电商交易数据的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或许要好些。

从另一个层面说,虽说现在一大票把自己定位为科技金融公司的互联网小贷企业都在鼓吹大数据征信,但它们赖以决策的信息主要还是传统央行报告和用户自己录入的各类证明(工资流水、车、房产等)。这很好理解,因为即便强如腾讯,只因在最核心的涉及到金钱的电商交易数据上存在短板,也不能从海量的社交数据(QQ和微信)分析中做出有效和高效的决策。

再贴一遍笔者算的账--微粒贷授信转化率为17.3%,贷款转化率只有3.24%--这还是在两个前提下实现的:一是微众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向选择目标用户,二是微粒贷产品流程设计中弱化了风险提示以致不少人不知道授信和贷款会上央行征信。可见拥有最全最多社交数据的腾讯,在预测潜在贷款用户这第一关上,也并没有交出好成绩。朱飞甚至认为,在中国这么一个“用户线上线下行为严重脱节”的国度,要想准确分析社交数据还需多长几个心眼--也许,往往要从相反的方向去理解。

此时,我相信有一大票传统金融人士在嘲笑微众银行不专业,而且很容易把这件事和该公司此前高管的频繁去职联系在一起说事,不过朱飞认为大可不比,因为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相信微粒贷在理直气壮的回应之外如果能虚心改进,增强微金融信贷的风险教育和在产品流程设计上更加让人放心、暖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对有网络信贷需求且喜欢在网上贷款的年轻朋友,朱飞想提出几个忠告:

1、搞清楚你的互联网贷款会不会上央行征信报告,如果要上,需特别小心,切记按时还款别逾期。

2、不要随处填写信息获取网络贷款授信,你出卖的是你最可贵的个人隐私信息。

3、不要过度使用互联网贷款机构的小额贷款,尤其不要像办信用卡一样每家必备,因为过多的非银渠道的信用记录不会给你在银行申请大额贷款时加分。

获取更多创业信息请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或扫描下载“创客网APP”进行了解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